|
票房与艺术:后者是否被牺牲了? 1010310453158226.png
《志愿军2》的票房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佳绩,显然与前两部的成功形成了密切的关联。而纵观这几部影片,主旋律与商业元素的交融似乎在逐渐显露出一条模糊的界限。唐国强在电影节上的一番发言,将这一界限拨开了:“在陈凯歌的手下,这部片子只剩下商业包装了,真实历史的痕迹几乎消失。”他指出,在新片中删减了大量关于毛主席决策的重要戏份,这让本是历史题材的影片逐渐失去了其应有的厚度和厚重感。 有观众指出,虽然原作的票房表现不俗,但随着对战斗激烈场面的频繁展现与情节设置,难免让人感到审美疲劳。影片第一个多小时的精彩设定似乎在说服观众,为了颜值而舍弃内涵,迅速实现“票房快速回报”的商业模式。而唐国强呼唤的历史真实,显然是希望观众能从中获得更多的思考与反思,而不仅仅是娱乐。 大导演的“商业化”困境 不仅如此,唐国强还指出,陈凯歌在对待历史的态度上显得更加“随意”,这在演员的呈现上相当明显。他提到在《志愿军2》中,陈飞宇的角色虽以极高的强度出演,但其表现却未能承载起影片的重任,反而显得“神化得过头”。唐国强愤怒之情溢于言表,这让人不得不思考:在这样一部试图兼顾商业效益的影片中,艺术性何以为继? 由了解情况的观众所说,电影在某种程度上“服务”了陈飞宇的演出机会,甚至在情节设置上显得刻意。陈凯歌对儿子的片面捧场,使得人物设定不仅抹去了普遍性,同时引发了观众的质疑。这样的情节调整,是否将潜在的真实故事抛弃,令影片陷入了不必要的负面评价? 历史真实与商业化的反思 唐国强的愤慨并非无的放矢,历史题材电影本应承担起传承文化、引导历史认识的责任。随着商业市场竞争的加剧,许多电影创作者不得不考虑如何在票房与艺术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。陈凯歌的《志愿军2》在这个平衡上似乎越走越偏,《志愿军2》的历史痕迹被商业化的包装掩盖,使得影片失去了应有的深度和力度。 结局是,当城头鼓乐声响起,倒映在银幕上的却是商业化的光鲜面貌,真正的历史被抵挡在了故事之外。唐国强的言辞,恰恰是对这样的现象的警示与呼吁,让我们不得不对未来的《志愿军3》保持审慎的期待,愿其能够重拾初心,更好地诠释历史、传颂英雄。 结尾思考 1010310453158227.png
无论对于观众还是电影创作者而言,历史都不是一个可以随意采摘的题材。在商业市场中,如何尊重历史与艺术性,不仅关乎一部电影的成败,也关乎每一位观众的文化责任。如今,《志愿军2》所展现的问题,令人反思,是否过去的辉煌将在商业浪潮中淹没?历史的真实,依旧值得我们去倾听、去追寻。 欢迎坛友积极讨论交流 社区因你而精彩! |
你可能喜欢
-
泰国娱乐新闻周报(04.14—04.20):最新泰剧资讯及文化评论人陈星宇专题分享
2025-06-23
-
2025-06-04
-
气质出众!盘点8位选美小姐出身的韩星,李宝英李荷妮等才貌兼具
2025-06-01
-
2025-05-06
-
2025-04-30
全部评论6